来源:建筑杂志社公众号
车辆超限超载过桥已成为影响城市桥梁安全的重大隐患。杭州市综合行政执法局(城市管理局)按照“卡住入城口、管住工地出口、防住运输企业关口”的原则,自2020年起积极推进城市桥梁车辆动态称重系统建设,现已在全市范围50座重点桥梁完成动态称重系统安装,超限超载行为得到有效控制,超限超载车过桥数量降低90%以上,有力保障城市桥梁安全运行。
试点先行,破解治理难点
(一)制定标准,规范建设。杭州市综合行政执法局(城市管理局)积极保障城市桥梁运行安全,加强超重车辆监管,推进城市桥梁车辆动态称重系统建设工作。编制《桥梁动态称重系统配置及数据标准》,包含感知设备配置要求、对接协议及一般规定等方面内容。优化完善《车辆动态称重系统提示牌设计方案》,明确车辆超重提示标牌内容、设置点位等要求,确保标准统一设置规范。
(二)先行先试,稳步推进。联合浙江大学对城市桥梁限载标准进行研究,通过基础数据收集和理论计算,结合杭州市城市桥梁实际情况,形成《杭州主城区市属桥梁限载研究报告》,对主城区城市桥梁提出了限载建议值,为超重执法提供理论依据。围绕搭建以不限速、高精度称重设备为主体的不停车动态称重系统,自动监测通行车辆车重,依托超重监管平台对桥梁运行状况进行实时、动态、可视化管控,弥补人工巡检存在的短板。
(三)上下宣贯,凝聚共识。通过行政服务窗口及车辆办证中心发放宣传资料、上门走访运输企业等方式,向货运企业和从业人员宣讲超重车辆认定标准、超重危害,以及审批、监管等规定,引导自觉合法运输,从源头减少车辆超重违法行为。近两年来,共发放《杭州市城市桥梁超重管理宣传手册》600余册,走访建筑工地200余家,张贴提示告知900余张,约谈运输企业100余家,签订承诺书200余份。
以点带面,强化示范引领
(一)多点开花,推广建设成效。2020年起,在复兴大桥、北星桥、花蒋桥、九堡大桥、江东大桥和临丁桥等6座需求迫切、线位适宜的城市桥梁试点安装该系统。2022年以来,根据路网统筹布点,进一步加大城市桥梁不停车动态称重系统的规划和建设工作,截至2025年7月底,全市已累计完成50座城市重点桥梁推广安装。
(二)精准识别,实现实时推送。超重车辆行驶经过装有不停车动态称重系统的城市桥梁后,通过桥前设置的车辆抓拍及视频监控录像设备,并借助车牌识别装置获取牌照信息,精准识别车辆牌号。将系统获取的车货总重、车辆轴数、车辆牌照,以及现场照片、视频等信息实时推送至超重监管平台。
(三)固本增效,提升执法质效。借助无人值守智能称重、集成监控摄像智能抓拍等技术手段,推行非现场取证模式,有力保障城市桥梁健康安全运行。以杭州江东大桥为例,通过桥梁动态称重系统投入使用以及各相关部门持续执法治理,月度擅自超重数量已控制在个位数,超重吨位数与超重车次实现双减,切实防范和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的发生。2021年至2025年7月,全市共查处超重车辆擅自通行城市桥梁案件978件,其中2021年为122件,2022年为431件,2023年为246件,2024年为136件,2025年1至7月为25件,超重车辆擅自过桥行为大幅下降。
量化闭环,打造智慧市政
(一)多跨协同,打通多层级链条。将动态称重系统的实时数据接入“浙江城市道桥隧安全在线”模块,依托全省一体化数据平台,智能匹配超重车辆所属企业、相关人员等相关信息,实现车、企、人三位一体的联动管理。推行非现场取证模式,创新出台浙江省内首个《超重车辆擅自通行城市桥梁的行政执法规范》,明确数字化取证执法流程,细化行政处罚裁量基准,实施“轻微免罚”“少违轻罚”“多违重罚”及“超重比例+违法次数”双维度分级,通过宽严相济的渐进式管理,充分体现执法温度和力度。
(二)矩阵联动,下好全市一盘棋。动态称重系统打通“大综合一体化”执法监管数字应用,以超重车辆“监管一件事”为载体,整合监管执法数据,将传统的监管执法平行模式,调整优化为养护单位发挥巡查作用、市政部门完善监管措施、执法部门查处违法行为的“巡、管、罚”精准配合、无缝衔接的闭环链条。市、区、街三级综合执法部门上下联动,形成了高效的执法监管体系。
(三)资源整合,拓展多场景应用。桥梁动态称重系统作为“浙江城市道桥隧安全在线”系统平台的有力补充,积极开辟“动态称重”场景建设,立足“小切口、大场景”和可复制、可推广要求,聚焦“安全运行、精细管理、优质服务”,搭建“桥梁安全”“隧道通畅”“道路平坦”三大模块,建成10个主要应用场景,构建了“风险识别—监测预警—应急处置—事件复盘”安全隐患防控管理闭环体系,助力市政行业高质量发展。
摘自 建筑杂志社公众号 2025.08.21 杭州市综合行政执法局(城市管理局)
中深建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